作为一名景区管培生,在接待部的轮岗学习中,一次接待服务让我幸运地遇见了一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怀抱无限憧憬与好奇的游客群体。他们之中,多数人的非遗认知尚停留在书本的浅尝辄止,缺乏那些能触动心灵的直接体验与深刻感悟。这促使我深思,如何运用我的专业知识与热情,将非遗的悠久历史与精湛技艺,以鲜活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给每一位游客?让他们亲身体验到非遗跨越时空的魅力与温度。
我深知,要让非遗故事跃然眼前,生动有趣的叙述方式是关键。在引领游客漫步至清净庄严的灵山梵宫时,除了要介绍了有关无锡的非遗技艺,更要深入挖掘并细腻描绘了那些鲜为人知的梵宫里的非遗技艺细节,讲述力求情感饱满,让每一个故事节点都充满张力,激发游客的共鸣与想象。
但真正让非遗“活”起来的,还是那些让游客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接待的过程中精心策划互动环节,邀请游客亲手尝试制作非遗项目中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陶艺等。这种“做中学”的方式,不仅让游客在动手过程中体会到了非遗技艺的精妙与不易,更让他们从心底生发出对传统艺术的敬畏与热爱。为了深化游客的体验,珍宝馆之行不可或缺。这些工艺美术大师以他们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底蕴,为游客呈现了一场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面对面地与他们的作品互动,让游客有机会深入了解非遗背后的文化精髓与生活智慧,感受那份代代相传的匠心独运。同时,也要将非遗保护的理念融入讲解之中,向游客传达了非遗保护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呼吁大家共同承担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让非遗之光能够照亮更远的未来。
通过精心讲解与环节设计,游客们不仅能被非遗的深厚底蕴所吸引,还会为那份匠人精神所打动。从一名接待员的视角来看,通过向游客讲述非遗故事,接待员能够更深入了解灵山乃至无锡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脉络,这不仅提升了文化素养,也更加热爱和尊重自己的文化。故事的讲述要求接待员具备良好的叙事能力,如何吸引游客、引发共鸣,都是对接待员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这种能力对于提升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从旅游接待工作角度而言,接待工作为非遗提供了展示和传播的平台,有助于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非遗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标识,将其融入旅游接待工作可以凸显地方特色,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和竞争力。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几经传承,不仅作为文化的载体,还代表着人们对于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景和期盼。如今,景区管培生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践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多姿多彩的接待之中,非遗传播的种子在接待工作中生根发芽。
“时代各不相同,青春一脉相承”。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道路上,蕴藏着丰富的青春动能,在接待部的轮岗学习中体悟非遗文化的智慧和精华,展示文化自信的精神气质,令非遗之光闪耀灵山是我们每个管培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