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心打造着素食王国;他,是无锡素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就是灵山蔬食馆厨师长,高级烹调师周建龙。自1998年进入蔬食馆任厨师以来,平淡如白水的工作,随着时间的积淀,在他的记忆里酿成了浓醇的美酒,弥久留香。

1985年,周建龙只身前往上海市功德林当学徒,学习素食制作。“每天5点多就起床,6点就到单位把厨房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下班还得打扫卫生,几乎都是最后一个回家。”一年的时间,虽然每天就是洗菜、送菜、提菜、拖地和洗碗,但他的勤奋和努力得到了师傅的认可,也终于有机会面对面向师傅讨教素饼的制作。渐渐地,年轻的周建龙喜欢上了这个行业,他下定决心,这辈子就只做这一件事情,而且要做好、做精这一件事情。于是周建龙如饥似渴地学习厨艺,从最基础的刀工入手,蒸、炸、烧、炒每一个环节他都勤学苦练,厨艺也随之突飞猛进。
来灵山景区蔬食馆一晃就是25年。几十年来,周师傅总是亲自把关食材的挑选,用料考究。素食有特殊性,要以时鲜为主,制作过程中要保持风味,也要别具一格。他常常到菜场选购新鲜的时令蔬果,到农场考察新的农副产品,挑选适合研发菜式的材料,保证菜品的口味和优良品质。他也总是精心研究素食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关注每一个细节。“比如有一道菜叫做‘梁溪脆鳝’,我研究发现用干香菇制作口感更佳,新鲜的香菇则因为水分太足,无论是在外观的刻画上还是味觉的感受上都很难仿出‘脆鳝’的感觉。”他一边研究一边实践,对刀工要求很高的“以素仿荤”技艺被他掌握得炉火纯青,每道菜都形态逼真。“要凝神静气,心无杂念,一刀一刀慢慢在果蔬上刻,才能赋予这些食材以灵气。”
“一碗素面,淋上些素食浇头,再来几只素包子,不花多少钱就能美美吃上一顿。”现如今,灵山蔬食馆每天都有很多人食素、吃素面,面对如此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周师傅也只是淡然一笑:“有这么多人来吃我觉得是我的荣幸,说得大一些,这就是我们手艺人的使命。”他介绍说,早在东晋时期,王羲之居于无锡崇安寺时,就开始推崇素食,食素也是公认的健康、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食素,说明人们的生活态度在改变,对于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
周建龙专注素食制作38年,掌握了传统技艺原汁原味的精髓,手艺超群,经验丰富。他曾多次代表景区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烹饪大赛,并多次获得大奖。问及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原因,他言简意赅道,“因为喜欢啊,食客的满意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