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灵山书院承办的纪念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灵山胜境隆重举办,深切缅怀著名爱国宗教领袖、原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居士。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张连珍,省政协主席蒋定之,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赵雯,省政协副主席许津荣,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

蒋定之主席在致辞中说,赵朴初先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也是20世纪中国佛教界的杰出领袖。他一生革故鼎新,追求真理,把佛教教义圆融于中共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圆融于维护民族和国家尊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中,圆融于促进中国佛教界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交往的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佛教自身建设、僧才培养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对中国现代佛教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厥功至伟。
蒋主席表示,赵朴初先生生前与江苏佛教渊源深厚,与江苏佛教界人士相交甚笃,对江苏佛教的恢复与发展、对全省僧才队伍的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江苏全省上下正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我们要继承先生爱国爱民的慈悲情怀和勇猛精进的无畏精神,利用本次研讨会举办的机缘,支持和鼓励江苏佛教界继承发扬“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弘扬佛教文化契合时代的智慧,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同心同德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江苏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蒋坚永副局长在致辞时希望佛教界切实增强责任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提升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境界。要学习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弘扬佛教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牢牢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流,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诚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在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由其主持创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30周年之际,隆重举行学术研讨会,缅怀赵朴老光辉的一生,研究探讨朴老精深广博的思想,继承朴老宝贵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弘扬“人间佛教”思想、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佛教文化、推动佛教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赵雯副主席和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楼宇烈在开幕式上也分别致辞,与会领导和高僧大德共同为纪念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30周年图片展揭幕并参观图片展,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赖永海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香港宝莲禅寺方丈净因法师作主题发言。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三时文库》佛学研究丛书首发仪式。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及以上领导,省老领导张卫国、沙人麟,市领导汪泉市长、徐一平主任、周敏炜主席、陈德荣常委、谢晓军常委、袁飞常委、刘霞副市长、高慧副主席、市政协王鸿涌秘书长,区领导许峰书记、陈锡伦区长、赵虹路副书记、彭红宇常委、吕军副区长,灵山集团吴国平董事长、张建浩总经理等经营班子成员参加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以“弘扬人间佛教思想·建设当代佛教文化”为主题,与会的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围绕“赵朴初居士与佛教文化”“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佛教文化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三个分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当晚,“明月清风·行愿无尽”——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纪念晚会在灵山梵宫举行。“放眼风云观世界,洪波涌起新年代……良朋四海看携手,共为人间保太平……”晚会在一曲大合唱《共为人间保太平》的歌声中拉开序幕。朗诵《给李岚清的信》《佛教是文化》《临江仙》,童声表演《读唐诗》,舞蹈《九色鹿》《方寸·天地》,演唱《梭摩拉》《无尽意》,独唱《金缕曲》《青青菩提树》等节目轮番登场。晚会用唯美的艺术手法,深情追忆和呈现了赵朴初居士与灵山的因缘、践行人间佛教的初心以及慈悲行愿、达观超俗的一生。
朴老生前对灵山佛教事业发展十分关心,与灵山有着殊胜的因缘。灵山胜境以及灵山大佛,是在朴老的亲切关怀和亲自主持下建造起来的。在灵山胜境建设过程中,朴老以他非凡的魄力和超群的智慧,发挥了关键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灵山胜境建成以后,朴老又多次勉励灵山努力实践人间佛教的思想,要把灵山建设成为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展示中心、交流中心,为灵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灵山的建设发展,每一步都饱含着朴老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朴老的智慧圆融。灵山人永远铭记、感念朴老的巍巍功德、无尽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