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对旅游景区运营的影响
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下发《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全国31个省区市相继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国的旅游景区纷纷响应,几乎一夜之间闭园谢客。
全国部分景区暂停营运时间表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2月29日发布的《关于旅游景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及产业恢复对策建议的报告》表示,景区行业整体收入损失程度将会显著高于旅游行业整体平均水平。根据该协会调研情况综合评估,春节期间,全国景区企业经营受到严重影响,收入损失额度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的90%以上;预计一季度,全国景区企业收入损失额度会达到去年同期的80%以上;全年,在降价营销、入境游大幅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国景区企业的收入损失程度预计会达到去年同期收入水平的40%-50%。其中,接待规模大、景区门票票价高的景区,直接的收入损失更高。进一步看,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设备维护支出多、员工人数多的景区损失也更大。报告预计,将有10%左右的民营景区会选择项目转让乃至直接关停,由此造成一些上下游企业坏账、带来部分供应商的损失进一步加剧。
二、旅游景区运营后续疫情影响阶段分析
疫情影响下,旅游行业特别是旅游景区点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疫情控制的时间点。钟南山院士预估“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依此乐观估计,未来三个月,国内旅游景区运营将经历三个恢复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2月中下旬到清明节(4月4日)前后。此时,疫情蔓延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疫情防控逐步由严格防控
为主转变为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并重的阶段,我们称之为防控型恢复期。
实际上,2月以来,全国多地景区已陆续恢复有序开放。据同程艺龙数据显示,截至本月初,全国已有超过四成的旅游景区重新恢复开放运营。
此一阶段,景区的重启和防疫工作交叉在一起,既要逐步导入人流,又要引导人流和控制人流,还要强化和动态调整防控措施,对基层的防控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第二阶段,时间从清明节持续到五一节前后。这一阶段,全国疫情有望得到基本控制,恢复经济发展上升为“主旋律”。此时,室内场馆、主题乐园、餐饮、住宿场所将陆续有序开放,国内文化旅游市场将全面走出阴霾,趋向回暖。此时,随着游客人数的逐步增加、客群的日益多样化,疫情防控仍是景区运营企业服务保障的重要内容,来不得丝毫松懈。
第三阶段,从五一节到端午节(6月25日),以及随后的暑假。这一阶段,国内疫情有望全部消除,社会生活步入正规。随着红外测温仪、网络预约、无接触服务等新技术的提升,疫情监控逐步常态化、服务检测隐形化。但正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处处长杨宏伟副教授所指出的:旅游产品非常脆弱,有没有能力处理有可能再次出现的危机事件、会不会规避可能遭遇的运营风险才是致胜的关键。
三、疫情期间,旅游景区运营三阶段市场走势研判
不考虑国外疫情对入境、出境旅游市场的影响,我们以谁会来、从哪里来、来干啥、来多少等为基准维度,以灵山、拈花湾景区为假想景区,对未来旅游客群作了初步研判,具体结果详见下表。
疫情对旅游景区运营影响走势分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本文系一家之言,旨在引发思考:如何抢占先机,随着疫情发展做好相关旅游市场的战略布局,以争取更大主动权,系统精心谋划打好疫后发展主动仗。当然,在疫情结束之前,我们必须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有丝毫麻痹思想,应主动做好承受更大压力的心理准备。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