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中讲到“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大概的意思是说孔子闲居在家的时候,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2500年前夫子闲适自得的感受,如今在山东曲阜有了一处居所可追忆感怀,那就是尼山书院酒店。 出停车场,倏然见服务中心竟是一围北方四合院,垂花门匾题字“咏归”,取自《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细琢磨应该是酒店期盼住家们唱着歌就回来了。不是“欢迎光临”,而是这本是生活,欢迎你从喧嚣尘世归来。

酒店中心区域以叠水流溪为主线,自颜母泉北向南潺流而下,各建筑空间在开阔的山谷平地依势散布展开。台地绿甸摆布随意,时或歪脖树一棵,间遇奇石小品一枚。初春三月,双燕衔泥入檐舍,桃夭丹灼点墙枝。人间四五月,娇莺恰啼花满蹊,青芒绿韭泛新田。六七月仲夏时节,碧荷下蛙鸣虫唱不绝于耳,柳荫斜径旁山泉叮咚。八九月共赏尼山月光,静影沉璧秋思望,如练姣姣影三人。金秋十月秋蝶恋疏丛,红果绿莎伴日斜。冬月山冷水涩泉疑绝,雪映朝阳更胜春。四时风物澄和闲美,十亩书院稼穑书香。
客房群落为联排或独栋建筑,并配有庭院。建筑风格主要来源于北方民居的外观造型,具体借鉴到鲁西南老房子的建筑构件。看看屋脊上抽象的“二龙抬头”,瞧瞧混合着黄土泥巴和麦草的夯土墙,还有青石垒砌的墙基,院子边上打着麻花绳的木篱笆…你就知道房子倒像是这片土地长出来的,有着应有之义的朴素和敦实。
《论语˙阳货》中讲到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其实是中国最早的博物学思想之一。酒店巧妙运用《诗经》中美好的植物意象命名了部分客房名称,诸如“扶苏、葛生、采薇、椒聊、蒹葭”等。与此同时,尼山书院酒店植物群也是蔚为壮观。从常见的果木“石榴、山楂”,乔木“乌桕、榔榆、皂荚”到地被“麦冬、佛甲草、玉簪、石竹”,还有溪流中的水生植物“再力花、旱伞草”。不仅丰富了自然环境的生态链,更是装扮了这方仁山智水,宋明理学大儒们倡导的“格物致知”也可静心琢磨。

葫芦,这种常见的北方经济作物在这里赋予了深刻内涵,成为酒店最重要的文化意象。首先整个酒店的地形环境神似葫芦形状,而且在传统文化中有丰富深刻的吉祥寓意。例如音同“福禄”,籽多暗含“多子多孙”,“葫芦里的药”可包治百病,被八仙的铁拐李、济公和尚等奉为宝物。清楚这层文化联想,就可以明白为什么酒店LOGO、灯具、餐具、门具都是葫芦造型了。
但是尼山书院酒店的生活又不是纯粹的归隐田园风格,它提出了以耕读文化为主题的明礼生活方式。先来解读下明礼生活方式,笔者认为它是一种生活美学的体系设计,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以愉悦生动、知性审美的方式,积极调动“色声香味触法”的全方位感受,从而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影响体验者的“人格养成”和“美学认知”。
举几个例子,酒店区域内每个独立的文化空间都有特定的名称,大多取自《论语》、《诗经》等文化典籍,中餐厅包厢(鹿鸣、常棣、鱼丽、行苇)取自《诗经》中的宴饮诗《小雅·鹿鸣》、《小雅·常棣》、《小雅·鱼丽》和《大雅·行苇》等诗篇。
酒店的石头房子酒吧取名“洙泗花溪”。孔子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后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茶室“采绿轩”出自《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酒店的体验活动更是独具匠心。时有朋自远方来,便有红衣女子衣袂翩跹,迎宾起舞,恍如穿越。并配以编钟曲《竹枝词》,洗退车马喧嚣劳顿,升腾思古蓄念幽情。右侧厢房单辟抄经室,试想掌灯时分,住家客人静默执笔,夫子与弟子授业论道的对话场景跃然纸上,活色生香,古意隽永。
再来聊聊酒店特色餐饮体验活动-汉代定食食礼。燕乐堂内,按古代分餐制设筵席、案几。案上餐具形制与陈列皆如汉制(漆箸、漆匙、漆盌、陶碟、陶盘、陶豆)。司仪着汉服唱礼道“列卿入席——”,四位汉宫装侍女导引与宴者,静默趋随,鱼贯落席,分列跪坐。案上菜肴分配米饭、羹、韭卵、脔、菹、果等。司仪声颂“皇天后土,苍生托福,恩德长乐,福胙绵足”,与宴者静默祷辞,并以箸头取饭少许置碟内,感恩天地人力辛劳。“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通过还原汉代定食的场景氛围和司仪人员引领指导,感染触动用餐者的行为举止和体验情绪,感恩、谦和、节制等多种食礼思想也就浸会其中了。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耕经济为根基,农业社会的文明基因一直渗透在祖先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人伦日常、道德学养以及文学艺术中。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以“耕读传家”为价值取向,以“晴耕雨读”、“半耕半读”为生活践行方式,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耕读文化。
而这正是尼山书院酒店想表现营造的文化氛围,不仅依托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尼山书院和修贤度假目的地尼山圣境的文化气韵,也适应了当下修学研学游的热潮。田园躬耕、明礼致道、山居见性、围炉论道、草堂修身,酒店的各个文化空间和体验活动邀请住家客人们返朴归真,重新拾起先辈们的儒雅生活。
酒店的餐饮经理和同事们在山坡下开垦了几亩地,请来自临村村民做蔬管员,依循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气律法和二十四节气的物候规律,种植麦子、土豆、黄瓜和葫芦等典型北方作物。“早课畦丁勤种菜,晚科园户温浇花”成为酒店的特色农耕体验活动。杏仁露、烤地瓜、麦仁粥…耕作采摘的劳动果实也变成安慰辛劳付出的饱餐美食。
讲了耕种,下面就接着说读书啦。在尼山书院酒店,书本是装饰品也是必需品,从《论语》、《周礼》到《美的历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既是您看过风物美景后的消遣,也是您涤荡心灵修贤研圣的筏喻者。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酒店的任何一处公共空间和客房,书籍随手可取,俯首即拾,只要您拿起书,随时有一段曼妙的精神之旅等待启程出发。
还有太多的文化细节和体验活动不能一一列举,只能邀请您下次到山东曲阜亲自感受和赞叹喜悦。

“里仁为美”出自《论语˙里仁》篇“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意思是居住在仁德的地方才是最好的,这是孔子最重要的美学思想之一。遥想下,若夫子能时空穿越,那紧毗出生地和姥姥家的尼山书院酒店肯定也是他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