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试点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第二批)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的通知,恢复出境团队游的国家增至60个;3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再发通知,即日起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外国人入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
旅行限制的解除,人们可以走得更远更从容了。“憋了三年终于放飞,全国人民仿佛都出门了。有的人出差开会,有的人去旅行,探亲访友,看展观剧,徒步观鸟,没什么要紧的事儿也要出趟门,成了今年春天的主旋律。”《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邢海洋如此感叹。
旅游消费的复苏,让从业者对行业发展前景的预期也更为乐观了。“随着疫情对消费场景的限制消除,居民出行旅游、文化娱乐消费明显恢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所言3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作如上发言。
旅游者选择的变化,对行业提质升级转型发展的“倒逼”也更为迫切了。“去年带娃自驾、露营,在营地住帐篷超过50天。疫情期间没有选择,现在选择太多。”一位名叫赖家洲的网友在自媒体深燃一篇关于露营的文章下面这样留言。
中远程市场渐唱主角
3月19日晚间,《新闻联播》以《我国旅游市场呈“稳开高走持续回暖”格局》为题,对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态势作了报道:
春暖花开,我国旅游市场快速升温,本地游、周边游、跨省游、出境游都开始有序复苏,全国旅游市场呈现出稳开高走、持续回暖的态势。
3月21日在广州召开的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工作会议认为,“开年以来,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经营活动逐步回归正常。”
对于当前旅游市场的特点,《新闻联播》以“旅游市场正在由近郊游、短途游转变为中远程的出游形式”作了概括。而频上热搜的热点事件,也为旅游业的复苏押出了生动的韵脚。
比如近期爆火的“特种兵式旅游”:一单休女子趁着周末放假坐8小时卧铺从郑州前往北京游玩一天,30小时往返1300公里打卡了6个景点,周一凌晨2点半回到郑州,睡一觉7点半后准时上班。如此旅游,是疫情期间“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再比如“淄博烧烤游”。3月29日央视新闻“主播说联播”中,康辉做了隆重推介。3月以来,为了“这一口”,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坐着高铁专门到淄博去吃烧烤,微博上“组团到淄博撸串”“满车厢的人都是孜然味儿”获得无数点赞。
今年春节一过完,南京旅游市场就进入了旺季,有网友甚至说南京三个月完成了全年的旅游KPI。据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南京接待本地游客占比45.05%,外地游客占比54.95%,接待外地游客同比上升269.84%。中远程市场逐渐占据了C位。
行业发展信心获提振
4月3日,一场持续3个月的“百万年薪聘导游”活动,在开化这个浙江的山区小县落下帷幕,来自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全国名导工作室”团队拔得头筹。
与纷纷秀才艺的文旅局长们相比,“百万年薪聘导游”活动可谓是新冠“乙类乙管”之后旅游市场最具影响力的营销事件。活动不仅引来全国10多个省市1300多名导游的报名,更帮助开化顺利“出圈”。在社交平台上,百万年薪聘导游的新闻一度冲上了全国热搜榜的第9位。开化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汪玉清透露,目前已有三家大型文旅开发主体主动寻上门,洽谈规模达万人的游客引流计划。
开化“千金买马”成功出圈,除了项目本身的创意之外,与国内旅游市场的超预期恢复,行业普遍面临“用人荒”的时势不无关系。
如今,旅游业从业人员就业情况大为好转,对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也稳步提升。据3月初“前程无忧”招聘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91.8%的受访从业者目前已处于就业状态。报告显示,对于行业前景的发展预期,合计44.1%的受访从业者给出了9-10分高信心值,虽仍低于疫情前49.6%的占比,但远高于疫情期间17.3%的占比。

帐篷露营地面临洗牌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从业者都能分享行业复苏的红利。比如去年跟风的露营地经营者,此时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过去三年,在本地旅游市场背景下,露营产业如沐春风。但现在的状况似乎有些不同了。综合多个媒体的报道,虽然天气渐暖催生露营市场逐渐回暖,但“凉意”渐显,属于营地的热潮已经过去了。
简单划分,露营产业可分为露营用品和露营地运营两部分。
露营用品方面,过去两年,露营装备商成为真正的红利收割方。据行业龙头牧高笛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亿元-1.45亿元,同比增长69.18%-84.45%。
营地经营方面,随着市场的大爆发,“大家一窝蜂地涌进露营市场,有资本的就带资本进入,没资本的也直接进入。”现在,出境游重启、跨省游恢复,本地露营客源遭遇分流。行业正在经历类似前几年民宿业勃然兴起之后的阵痛洗牌期。
不过,经过前两年的市场教育,露营市场并未消退。正如牧高笛在业绩预增公告中所言:“2022年,国内户外露营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精致露营已成为年轻一代最热门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
只是在这个市场升级的过程里,仅靠圈地就能赚钱的机会已经没有了。艾蕴田Camp营地主理人Simon提到,今年来营地的用户变化很大。以前猎奇的心理更多,大家关注的是照片拍出来是否漂亮,对于露营本身,没有什么特别诉求。现在,营地品质怎么样、餐食好不好吃、有没有配备烟花秀、音乐节等活动,甚至卫生间是不是干净,都成为了他们选择营地的因素。
政策方面,鼓励露营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更注重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去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门共同印发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就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户外运动营地10000个。同时,一批营地行业的相关规范也陆续发布,将引导一些不合规的帐篷露营地退出市场。
在某消费投资分析师看来,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国内的露营市场还远未成熟,未来有机会跑出两类品牌,一类是能够实现专业化的品牌,包含装备在内的供应链品牌,以及提供营地服务的品牌,一类是整合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的搜索和比价服务。
是及时止损另辟新路、还是转型升级深耕赛道,其实这不仅是当下露营地经营者需要作深入思考判断的选择题,也是行业从业者们面对市场变化需要反复斟酌梳理研判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