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推进“双碳”战略,旅游业需要做些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造成的冲击已快两年,行业发展仍在煎熬。摆脱疫情带来的深层次危机,构建更具韧性的旅游业态是当前经济复苏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碳中和浪潮下,经济社会正在进行一场系统性的、深刻的、广泛的变革,推动旅游业向低碳和弹性旅游经济转型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在实现“30·60双碳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的过程中,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旅游业对“双碳”战略实现的影响有多大?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实现净碳足迹为零,也就是增加的温室气体量与减少的量相等。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特别报告《全球变暖1.5℃》中对碳中和的定义,当一个组织在一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技术应用达到平衡,就是碳中和或净零二氧化碳排放。
研究表明,与惯常我们对旅游业是“无烟绿色产业”的认识不同,旅游业已经成为碳排放的大户,其在各国碳排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4.9%;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贡献率中,旅游部门占到5%-14%。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张春丽2015年的测算表明,2007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分别占中国碳排放和全球旅游业碳排放的3.17%和5.76%。
中国碳核算数据库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7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由30.03亿吨上升至93.39亿吨,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同期从2204.30万吨增长至14324.67万吨,占比从0.73%快速提升到1.53%,增长了一倍有余。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从旅游的环节来看,旅游交通的碳排放量占旅游业碳排放量的六到七成。住宿业的碳排放量占旅游业碳排放总量超过20%。空调、热水、照明和机电四部分的能耗约占饭店总能耗的80%~90%,规模越大、设施越豪华、服务项目越多的住宿企业,其单位能耗也越大。

图1 旅游行程中各环节的碳排放占比
二、推进“双碳”战略,旅游业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其碳排放的测度和控制对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自然气候变化》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2013年,全球旅游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当年全球碳排放量的8%,是此前预计的近4倍。到2025年,全球的旅游业碳排放将同比扩大40%以上,排放总量将突破65亿吨。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预估,2005-2035年,旅游业的碳排放将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旅游业的碳排放量不可忽视。
低碳旅游、绿色发展已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1月1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文化和旅游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些意见,对旅游者和旅游企业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旅游业自身的发展高度依赖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面对“双碳”承诺,旅游业责无旁贷,必须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落实“双碳”目标,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三、推进“双碳”战略,旅游业面临怎样的挑战?可以有哪些作为?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式还相对传统,降碳潜力巨大,但由于战略缺失,导致研究上、发展上、行动上的多方面缺位,与低碳旅游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认为当前旅游业向“双碳”转型面临三大挑战:第一,研究挑战,需尽快摸清碳排放的总体水平和结构。第二,发展挑战,旅游业面临多点多线的减排挑战。第三,行动挑战,行业缺乏总体转型方案。
推动旅游业向“双碳”转型,目前学界提出要强化三方责任。
一是政府。需要强化政府职责,发挥引导作用。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围绕国家“双碳”目标的行业顶层设计,绘制旅游行业“双碳”蓝图;制定发展“双碳”旅游的法律法规;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并完善“双碳”旅游指标体系;强化“双碳”旅游引导宣传;提升和推广低碳技术。
二是企业。包括所有旅游产业参与者,尤其是交通部门、酒店及景区企业等。主要措施包括: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和低碳旅游线路,开发利用低碳能源,推广低碳科技技术,引导旅游者进行低碳旅游。
在低碳景区经营管理方面,学者建议:首先是要建立从上而下的管理架构,形成自下而上的组织文化;其次是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并完善“双碳”景区的开发运营管理模式(涉及能源供应体系、低碳交通体系、景区绿化生态体系、废弃物处理系统等);再者是全方位重视ESG发展,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倡导绿色旅游消费。
三是游客。树立低碳消费理念,选择低碳消费方式,积极参加与低碳相关的旅游活动等。
据有关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旅游人数或将突破100亿人次。庞大的客流量必将会制造更多的碳排放,需要政府、企业、游客等多方为实现文化旅游的碳达峰、碳中和做出提前的布局和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