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旅游市场跨年的“数”度与激情
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莫泊桑《羊脂球》
2月恰逢农历新年,是“鼠”去春来,“牛”转乾坤的日子。一系列经济数据也跨年而来,既昭示着2020年度尽劫波般的汗水与艰辛,也激发起从业者对市场回暖复苏的信心和激情。
宏观层面可喜可贺。中国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经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6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旅游行业苦中作乐。3月1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发布的《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21)》报告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含国内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人次)降至72.78亿人次,同比下降40.8%;2020年全球旅游总收入下降至2.9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比例锐减至3.6%,为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国内游客28.8亿人次,比2019年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比2019年下降61.1%。基本回到了八年前,即2012年的发展水平。
分区域看,集团项目所在地旅游发展水平略好于全国。数据显示,江苏2020年度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73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250.59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53.7%和57.6%。山东共接待游客5.4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650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57%和51%。无锡2020年共接待游园人数9517.19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69.1%。
微观主体层面看,22家样本上市旅企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度仅4家预计盈利,18家预亏,亏损企业占比81.82%。其中13家为上市以来首次预亏,占比近六成。

客流方面,相比2019年,长白山恢复约30%,黄山旅游恢复至43.18%,桂林旅游恢复了44%,复星旅文恢复约45%,普陀山恢复至62.4%。

除了2020年的数据,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的恢复程度同样值得关注。2月11日至2月17日,在“非必要不出行”的政策倡导下,“就地过年”催热本地游和周边游,但总体市场恢复程度有限。
文旅部数据显示,春节七天全国国内旅游达到2.56亿人次,恢复至疫情前同期7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011亿元,恢复至疫情前的58.6%。两项指标恢复程度均好于2020年五一黄金周,但低于2020年中秋国庆8天黄金周。
枯燥的数字背后,“既有惊心动魄的风云突变,又有豪情万丈的砥砺前行”。走过春夏和秋冬,新冠疫情仍是那柄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提醒从业者不可掉以轻心。

但随着疫苗的普及和防疫技术能力的提升,旅游业复苏回暖的趋势日趋明显。
2月22日,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区全部清零。当天,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3)》系列成果线上发布会上乐观的认为,2021年,旅游市场开始步入不可逆转的有序复苏进程。戴斌说,新年已经到来,春天正在吹拂祖国的大地,极目远眺,一切都是复苏的样子。旅游业界理应有更好的预期,旅游市场复苏的步伐一定比现在预料的更快些,我们将要取得的成绩,一定比现在所预料的更大些。
诚如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