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已是春晖助学的第十一年。十年前,我们发起了春晖高中计划,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改写一群寒门学子的命运。我们想让他们不用为自己的学费发愁,心无旁骛地走进大学,更想用我们的陪伴,构建其精神家园。这些年来,孩子们的成长也确实让我们欣喜。他们大多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也结识了值得深交的挚友。这些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因为春晖,变得更坚强、更懂疾苦,也更有韧性。

今年,我们惊喜地得知,春晖学子文慧在年初走上了石家庄抗疫的一线。印象里,文慧似乎还是那个多年前害羞得不敢说话的样子。文慧告诉我们,如果不是春晖,她压根不敢想象自己会站在这儿……
家住贵州黔东南镇远古镇的文慧,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母亲在她小学时生了一场大病,在外务工的父亲为了照顾母亲,回到家乡,两人靠在家务农的收入勉强支撑起这个家庭。文慧的哥哥因为经济原因,高二就已辍学,现在在上海打工。文慧原以为自己也会复制哥哥的人生。然而,幸运的是,文慧上高中时,在班主任的介绍下,加入了春晖计划。十年前,为支持贫困青年高中生完成学业,灵山慈善基金会联合上海灵青公益发展中心发起了集资金支持、成长陪伴和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春晖高中助学计划(原灵青计划)。春晖计划不仅给了文慧助学奖学金,减轻了她的经济负担,也打开了文慧的视野。
因为春晖,文慧爱上了公益。回到家乡,文慧与社团小伙伴们,做了许多志愿活动,她渴望把自己收获的那些善意竭尽所能地再传递出去。也因为春晖,文慧意识到,自己的未来不仅仅局限在这个小小的古镇。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她想去更大的地方看看!为了 “走出”小镇,文慧卯足了劲学习,常常复习到深夜。她勇敢地走完了高中三年,考进了贵州医科大学。
今年1月6日,文慧毫不犹豫地跟着实习的团队从深圳赶赴石家庄新华区一线抗疫。在此之前,文慧也曾赴天津滨海新区抗疫,然而石家庄疫情的严重性远超过她的想象。从石家庄机场赶往酒店的路上,街边的商铺全部关闭,只有屈指可数的车辆在路上驾驶着。到达酒店后,文慧来不及休息,领好物资,便马不停蹄赶去采样点开展工作。采样工作开展没一会儿,文慧用纸巾擦面罩的雾气时,才发现面罩已经结冰。零下十四度的天气狠狠地拍着所有志愿者的热情。然而看着眼前长长的队伍,文慧和所有的工作人员一样,咬紧了牙,一刻不敢停歇。从下午三点忙到晚上九点,文慧连一口饭都没吃上。给社区居民采样、录信息、隔离酒店采样、志愿者培训、跟社区负责人沟通好核酸检测安排——枯燥繁杂的工作,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原以为这样紧凑的行程之下,不出三日就能返深,可当确诊病例从30例增加到上百例时,文慧才意识到石家庄疫情的严峻!到1月22日为止,文慧已经在石家庄待了半个月了。
这些天,她看到隔离酒店的人发现120到来时害怕是自己转阳,眼里流露出的恐惧;她看到80岁老爷爷因为被隔离在酒店无人照顾,倍感孤独的模样;她看到瘫痪在床的96岁老人家已不能控制自己张嘴,需要家人沾水到嘴边才能进行采样工作。可面对这样的战场,文慧内心却没有丝毫的退缩。她仍记得12号那天,她去社区完成采样工作,忙到下午四点仍没吃上早饭。结束时,身边的一位志愿者脱下防护服,露出清秀的脸,她全身都被汗水浸湿了,脸上都是口罩留下的勒痕。可她却说,“好累,但是真爽。我终于也成为保护家乡的英雄!”那个瞬间,文慧觉得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以前,文慧总觉得自己太过普通,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回报那些曾帮助过她的人。可此时此刻,当她被命运选中,站在这儿。她才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挡在别人面前,用血肉之躯筑成间隔生与死的人墙,保护自己的家乡,守卫自己的祖国!回想起自己与春晖的故事,文慧仍觉得像梦一般。那个夏令营上害羞得不敢讲话的女孩好像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文慧告诉我们,有时,她觉得这场疫情就像她们人生的“高考”,不仅是检查他们是否具备了一名医生的专业素养,更是检验他们是否具备直面人生困境的勇气。不管未来还将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不会再害怕,因为春晖教会了她勇敢。她知道,就像她曾害怕过的那个高考一样,这不过也是她人生路上的一个小小的“土坡”。她会用尽所有力气,然后轻轻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