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临太湖 后倚灵山 香客登宝地 心旷神怡
东拥青龙 西据白虎 游人历胜境 流连忘返
释义:前临烟波浩渺的太湖,后倚灵秀佳绝的小灵山,香客信众初踏上这方宝地,立马心境开阔,精神愉悦;小灵山东临青龙山,西接白虎山,四方游人历览胜境,留恋的忘记了归去。
小知识:古代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称四灵、四象、四维、四兽等。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
位置:祥符禅寺山门天王殿
时间:2002年中秋
由戒定慧 登大觉岸
从闻思修 入三摩地
释义:上联讲由戒行而悟大道,戒定慧是修行佛学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闻思修是修学佛法的三大次第,通过戒定慧闻思修,便可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从而达到由迷惘而到觉悟的境界,也就是通过般若门进入大觉岸。
小知识:戒,究竟的说,念念为众生就是持戒。定,是把我们的念头定在正知正见上。慧,持戒的目的就是生定,因定生出智慧。
闻思修,又作三慧,即「闻慧、思慧、修慧」,是修学佛法的三大次第,佛法修行的常规流程。闻,谓听闻佛法,包括研读佛典、听讲经说法等,由此可知晓佛法,得“闻慧”。次则由闻而思,思,谓对所闻法思索理解,由此得“思慧”。次则依思慧而修行,由修行证得“修慧”,以修慧断尽烦恼,证得道果。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乃修学通途。
“三摩地”:指的是专注于所缘境,从而进入心不散乱的境界,也就是说,“三摩地”本质上就是禅定,也称止禅。
位置:般若门石牌楼楼柱
时间:2013年
浩气冲天 仰效义天之覆庇
精忠贯日 常随佛日以昭彰
释义:印光大师赞关帝伽蓝嘉言,精忠贯日月,浩气塞天地,后人为了讴歌关羽而撰写的联,联词达意,对仗工整。
小知识:伽蓝菩萨:就狭义而言,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广义而言,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伽蓝」是寺院道场的通称,伽蓝菩萨就是寺院的守护神。
关帝在世则精忠贯日月,浩气塞天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没后神王玉泉山,隋文帝时,智者大师至玉泉,关帝特运神力,创建寺宇,又求授戒,以为菩提之本,兼愿拥护佛法(见《关帝全书》及《玉泉寺志》)。故天下丛林,皆谓之为伽蓝菩萨。
位置:伽蓝殿
时间:2007年
作者:无相长老
无相长老,俗名陈文银,法名了瀚。
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幼年家境贫寒。
1938年在安丰镇万寿庵出家。
1944年,在东台县城三昧寺启慧佛学院学习。
1946年到上海佛学院读书,受教于福善、演培等诸多名师。
1948年,无相法师与无锡结缘,有幸进入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先生创办的无锡国学院专修学校深造,成为该校唯一的"和尚学生",受到浓郁的国学熏陶。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无锡荡口西方寺、锡山龙光寺任住持,1956年成为中国佛学院首届学生,潜修五年,专攻佛教唯识学,将国学和佛学的精髓融会贯通。
1966年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依旧坚持宗教生活,青灯古佛,潜心向佛。
1976年以"居士"身份成为无锡市佛教协会负责人,参与广福寺、开原寺重建恢复工作。
1994年,在灵山祥符禅寺修复过程中,他继续担当重任,殚精竭虑,多方奔走。祥符禅寺建成后,无相法师即任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