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时代,自媒体运营者的核心关注点、或者说最大的焦虑点是什么?那一定是这两个字:流量。
那怎么做,才能吸引更多流量,获取网红经济中最重要的硬通货?
近日,新疆的“傻小子”导游祁秦,因被服务客户的一个视频,让他起初百位粉丝的社交平台两天内暴增至255万。“老实的让人心疼”的祁秦更是先后登上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国家重量级媒体,由此开启新一轮的流量加持,网友笑言“这辈子别想约他带的团”。
与此同时,曾经的顶流IP“淄博烧烤”,没能逃脱“网红”的发展规律,在火热的暑期旅游季里渐显凉意。但这场消退的流量,不仅没能让淄博沉沦不振,其真诚的待客之道反因其他城市的效颦之举更显珍贵。
网红经济是一门奇怪的生意。在这个生意里,网红与粉丝之间既是一种货币性的关系,同时又必须是高度情感性的,这种情感链接最重要的价值是“真实”,你必须证明你比别人更真实、更真诚,才能得到粉丝的忠诚度,再把他们卖给与他们最为真实匹配的商家。
追逐流量的实质,就是追逐变现的能力。而回归人性的本真,或许就是那把打开流量大门的密钥。
老流量退潮,真诚和善意并未离场
淄博烧烤不火了?据《中国基金报》报道,许多淄博烧烤店门庭冷落,一天甚至只能接待几桌客人,网上也出现了大量烧烤店转让的信息。
当然,说淄博烧烤凉了也未必准确,只是回归了常态。据媒体实地探访,不少烧烤店仍然生意兴隆,转让的店铺中,绝大多数都是新开的。
一个产业火了引来跟风者,是很正常的市场现象。据悉仅今年3月到6月,淄博的烧烤店就增加了700余家。如此多的市场增量,搁在当初那个满溢的市场氛围下,确实都能雨露均沾,短时间内迅速获得投资收益,但当潮水退去,率先感受到凉意的,也必然是这些新进的、没有客户积累和口碑沉淀的“抢食者”。
淄博烧烤热度虽降,但淄博在这场流量狂欢中得到的实际上已经很多很多,尤其是收获了宝贵的形象和城市的精气神,这才是城市发展的巨大内驱力和吸引力。
应该看到,无论是淄博政府开放政府部门大院、酒店限价等举措,还是淄博市民的热情相待甚至为游客无偿提供住宿的举动,都为淄博烧烤增添了诸多“卖点”,提升了“性价比”。而在政府有意识的引导和规范下,无论公务人员还是普通市民又将此内化为集体的行为准则,提升到了城市精神的层面,成为独特的城市气质。无数人坐高铁、打飞的冲进这座城市,冲的并不是这口烧烤的滋味,而是感受人间烟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善意,一座城市的友好和宽厚。
新流量接续,因为“他老实得让人心疼”
7月8日央视《新闻周刊》在本周新闻人物回顾一节中,提到了新疆的一名普通导游祁秦——旅行途中帮游客避坑,把十几天的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能避开人群还不让大家走冤枉路,一路上急人所急……导游祁秦一系列真诚待客的举动,同行人看在眼里,觉得他老实的让人心疼。这趟新疆之旅被他服务游客@路人甲旅行记拍下并发在网上,祁秦社交平台上起初百位的粉丝两天内破百万,所在公司想要他带团的订单已经排到10月之后。
突然的走红,让他被质疑是“炒作”。周三(7月5日),祁秦和他所在的旅游公司回应,“旅途中,美的是风景,打动人的是真诚”。
对此,白岩松点评说,从小到大,在人生的旅途当中,人们有机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奖励。其实很多的奖励不仅是给个人的,也是借此鼓励更多的人这样做。新疆的导游小祁,用自己“老实做人、老实做事”的表现,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这是典型的好人有好报的互动过程。希望对小祁的鼓励,能鼓励更多的导游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让更多的旅行都充满温暖和欢声笑语。
除了央视网“刷火箭”,人民日报、新华网也没闲着。新华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在《这个“傻小子”,一天涨粉过百万!他凭什么?》一文中,给了三句话:
1.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傻小子”的老实和真诚打动人心,也为他赢得了口碑和流量。
2.待之以真心,得之以真情,这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真诚不会吃亏。
3.幸得千千万万个这样的老实人,让我们明白什么叫人间值得。
怎么做才能被流量砸中: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流量是网红经济的硬通货,如何获得流量的垂青和关注?
祁秦所在旅游公司的老板于先生,在被质疑炒作时是“一不小心讲了句真话”:“我要有这个能力和财力,也不用干旅游了。”其背后的逻辑正是对流量不可知、不可控的“真情流露”。
正如《三联生活周刊》5月29日封面文章《奇怪的流量》所指出的:“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红的时代。网红的‘红’,与成就或者天赋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与他们在社交平台上的流量有关。”但即使是浸淫在网红产业链中的专业机构如MCN(红人经纪公司),也表现出对当下流量的不可知性的“挫败感”。
美妆领域MCN机构快美负责人陆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一条内容是否要火,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是否在某个特定周期内;剧情是否贴合热点;其操作方向在运行平台上火不火;团队对于这个方向关键点的洞察;红人的表现力;视频每隔几秒钟有没有亮点;以及内容生产出来大家喜不喜欢。
仔细分析上述内容,虽然有一定的操作性,但每一条又都充满了“玄学”意味。
淄博烧烤、“傻小子”祁秦的故事,给了日益内卷网红机构、以及想借助网络宣传自身获取商业价值的机构一个启示,那就是用真心唤起真情,用真诚赢得真意。用网友的话说: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在《网红:理解在线名气》一书中,澳洲学者克里斯托·阿比丁提出网红经济的一系列转型趋势,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从“注意力经济”到“情感经济”的转型——“处于日趋饱和的产业之中的红人,发现自己被要求既要追求短期的受众流量尖峰(经常借助争议性事件或丑闻),同时还要借助持续不断的真诚互动来求得能够增加其忠实粉丝数量这一长期投资。”
在《奇怪的流量》一文中,陈赛也指出,网红经济是一门奇怪的生意。在这个生意里,网红与粉丝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货币性的关系,同时又必须是高度情感性的。他们在卖自己的生活,打造自己的人设,但这种“人设”最重要的价值是“真实”,你必须证明你比别人更真实、更真诚,才能得到粉丝的忠诚度,再把他们卖给与他们最为真实匹配的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