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文旅行业热点观察”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乙类乙管”之后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特别是中远程市场的快速复苏情况,介绍了“特种兵式旅游”、“淄博烧烤游”、“百万年薪聘导游”、“露营洗牌”等行业热点事件。
但出人意料的是,“淄博烧烤”的热度不仅“力压群芳”,终成顶流,也没有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昙花一现,或是热闹过后一地鸡毛,而是自出圈以来持续霸屏文旅热榜,且保持了较高的美誉度,成为2023年春夏之交文旅行业最热门的话题。
大家都在分析,烧烤那么多,为啥淄博就能火出圈?
这当中,不想输给襄阳的南阳大概是最想知道答案的——今年元旦,襄阳华侨城度假区统计到有3万南阳人来看跨年焰火,然后给南阳人发了一封公开信,说非常感谢“豫R”朋友们对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的热情与支持,襄阳还有更多的文旅活动,欢迎南阳人春节再来消费。公开信发出后,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大受震撼”。他在当地人大会议上说:“这件事,说句实在话,对我刺激很大。为什么南阳挣钱,襄阳消费呢?说明我们的服务业、文旅文创产业落后,我们应当感到羞耻……”
“感到羞耻”的南阳,4月25日专门召开研讨会,深刻分析了淄博“烧烤出圈”背后的原因和路径。会上,7名专家学者围绕媒体助力城市IP打造、城市品牌塑造与营销、文旅融合发展、开发文创产品、提升游客体验、服务型政府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研讨会总结认为:
“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充分说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不仅仅靠旅游景点或者旅游项目,也不是一事一时的泡沫点缀,更不是稍纵即逝的昙花一现,而是历史文脉、民风民俗、社情民意、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不仅源于一个春天的约定,也源于大学生群体与淄博市政府的双向奔赴、怦然心动,更源于新媒体、自媒体、网络媒体的助力加油、“沉浸式”互动、前瞻性引领。
“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不仅是“小串+小饼+小葱”“灵魂套餐”的吸引和诱惑,也不仅仅是当地政府竭诚呵护的温暖瞬间,更是全方位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
会议提出,要增强使命担当,自觉躬身入局;要做大网上社科,增强触网本领;要深化研究阐释,打响南阳文化品牌。
到淄博学习的不只是南阳,锦州、天津、定州、信阳、保定等多地政府的相关部门,纷纷“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组团到淄博实地“赶烤取经”。山东省一些地方的文旅部局长还带队在淄博烧烤摊前现场揽客。
这种热闹,和年初以来的“文旅局长变装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推介本地旅游,文旅局长们纷纷花式开卷,在全力拼经济的当下,为文旅产业的复苏振兴注入发展信心。
为了拼经济、拼旅游,这个五一假期,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直接冲到前台,各种花样地宠游客,“不断卷出新高度”、甚至到了“官不聊生”的地步。仍以淄博为例:
§仅用20天,就建成了可容纳近万人的一座烧烤城;
§开放全市207家党政机关的大院,免费为游客提供停车场和厕所;
§38处青年驿站全部向青年学生开放;
§交警不贴罚单,挨个电话通知违停车主;
§城管允许烧烤摊上街,网友笑称淄博已成为“全国首个废除城管的城市”;
§五一期间全体公务员不分岗位、职务,24小时待命,“官不聊生”;
§市委书记骑着共享单车,亲自巡街检查;
……
种种措施,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旅游者的出行信心,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介绍说,当前各地政府发展旅游的热情非常高涨,在市场环境治理、在旅游产品研发、在市场推广等方面,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全国越来越多的省市、甚至是县一级,都在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把旅游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头号工程来抓,成为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地方政府为什么如此热衷发展旅游产业?
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50年》一书序言中说,中国旅游业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最大的经验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把它当作一种经济性事业来对待。
的确,政府主导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如政府将旅游业纳入到经济性事业中,使得旅游产业与经济转轨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从而使得旅游产业能拥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发育环境;通过政府为主导的制度供给,提供旅游业发育过程所需要的各种有效制度,为旅游业提供了相应的激励,减少外部性,降低了制度安排所需要的社会成本,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对地方而言,政府热衷发展旅游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1)促进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2)增加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3)提升城市形象。发展旅游业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从而提高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4)增强文化软实力。发展旅游业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历史文化,增强地方的文化软实力。
李庆雷、杨春和在《地方政府竞争:理解中国旅游经济现象的重要视角》一文中提出分税制及官员绩效考核对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作用。(1)在分税制改革中,来自工业产品的增值税75%、消费税全部划归中央,农业和包括旅游在内的第三产业税种划归地方,调动了地方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随着农业税逐步取消,以及扩大就业、统筹发展、拉动内需问题凸显,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相应提高。(2)由于发展型政府的性质、经济增长对公共物品提供的基础性作用以及行政性职能绩效评估的高难度,致使政绩考核制度以GDP增长率、税收增长率、就业率等经济指标为主。这导致政府官员的政治前途与经济增长情况直接挂钩,促使地方官员参与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经济竞争,同时积累政治进取资本。
但地方政府主导的旅游产业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正面的作用是推动各地之间的竞争,但过度的干预又可能导致旅游资源恶性争夺、旅游市场分割保护、旅游项目重复建设等现象的产生。消解地方政府过度竞争对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需要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改革政绩考核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