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旅游市场艰难开局
1月份,旅游市场延续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态势,未见突破性开局。2022年的首个假期——元旦小长假期间,中长途游市场仍然遇冷,周边短途游继续唱主角。部分持有重资产文旅项目的房企则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危机,纷纷出售文旅资产以期能够“回血保命”。
面对困局,中国旅游协会适时召开旅游行业部分企业家及专家座谈会,将行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和盘托出”,引发多个央媒关注。会议传递出的“守住本心、树立信心,克服畏难心、恐慌心”,“旅游行业的困难是暂时的,我们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成为业界共识。
新年开启之际,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旅游产业的第八个五年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这是继《“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被纳入国家专项规划以来,再次由国务院发布的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的关心和重视,也为旅游业的涅槃重生指明了方向。
中长途出游市场持续遇冷,文旅消费需求转变
元旦假期拉开了2022年的序幕,旅游业已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下步入第三年。出于严密谨慎的疫情防控要求,多个省市区的旅游景点仍处于限制客流或是关闭状态,各地元旦跨年集会活动也受严格管制,旅游市场未能迎来突破性开局。
据江苏省文旅厅发布的信息,2022年元旦期间,全省接待游客1341.66万人次,同比下滑15.2%;实现旅游总收入154.37亿元,同比下降7.9%。
在“动态清零”防疫政策下,本地游、周边游仍是长期趋势。苏州市文广旅游局总结元旦出游情况时表示,本地市民成为主要客源,占比57%。OTA平台数据同样可以佐证:携程订单统计中,省内游订单占比近6成,去年同期数值约5成左右。驴妈妈数据显示,本地游、省内游、周边游占比超过八成。
客源结构的变化带来文旅消费需求的转变。江苏省文旅厅表示,受疫情影响,元旦期间跨省游客数量持续降低,但省内城市游、近郊游、乡村游、自驾游等热度较高,休闲度假市场不断升温,旅游民宿、度假酒店、乡村农庄等住宿新业态广受青睐,沉浸式、体验式和夜间文旅消费等新产品不断丰富,文博场馆、主题公园、文化街区等成为旅游新热点,新年祈福、文艺展演、非遗展陈、体育健身等成为家庭亲子游新风尚。
头部旅企韧性待提升,中小企业持续洗牌
1月1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指出,以旅游集团和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头部旅游企业,在过去两年中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稳住了阵脚,也积累了经验。“多数企业通过资产变卖、人员裁减、业务调整等方式艰难维持,盘整、创新升级的阻力巨大,中小企业尤其是旅行社遭受严重冲击并面临生存危机。”
作为常州恐龙园对外输出的唯一大型主题乐园项目——兰州西部恐龙园目前正深陷泥潭。这个依托总投资达100亿的“丝绸之路西部国际文商旅综合生态产业区”、被恐龙园寄予厚望的“轻资产扩张”项目,因实控股东深陷债务危机、项目建设滞后、客源市场发育不全等原因而停滞不前。而此前高调宣称布局郑州、武汉、西安、重庆、襄阳、宁波等地的轻资产项目,至今仍停留在纸面。“让常州旅游品牌在全国遍地开花”的愿景,兜兜转转了9年还在原地打转。
1月25日,多家媒体披露,世茂集团将全国36个项目摆上待售货架,其中涉及多项酒店类资产,估值合计260.5亿元,约占整体资产待售清单的33.8%。其中,一开业即成网红的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因位置原因被广泛称为深坑酒店。这座2018年11月开业的酒店,前后历时12年打造,斥资逾百亿,是世茂集团主席许荣茂平生引以为傲的得意之作。如今被以22.5亿元的 “骨折价格”出售,着实令人扼腕。实际上,深坑酒店是世茂集团最赚钱的酒店之一,2019年收入实现2.79亿元,2020年的疫情下也获得了约2.65亿元的收入;2021年上半年收入亦实现1.34亿元。
而早在2017年大手笔收购万达13座文旅城的融创,近期也频频传出抛售文旅资产的消息。月内,融创出售分别位于武汉及昆明的三个项目公司股权,其中涉及两个文旅项目的股权发生变更。先是武汉城建融创甘露山文创城35%股权转让至浙江武越置业有限公司;而后昆明融创文旅城二期40%股权也由合作方华发集团接手。
月内,被称为全国唯一城中瀑布腾冲叠水河景区也被摆上了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拟4.76亿的价格出售。背后的原因,是其业主方大港旺宝公司无力偿债而被破产清算。
在困境中前行,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2021年,旅游业持续在困境中前行。1月24日,文旅部发布的2021年国内旅游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32.46亿,国内旅游收入2.92万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54%、51%。

面对行业发展困局,中国旅游协会组织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家及专家一起座谈,研判行业形势,就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提出建议和对策。
座谈会发出的业界声音引起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及人民网、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纷纷进行了深度宣传和报道。
新华社刊文指出:“尽管疫情持续波动,叠加宏观经济下行,让旅游企业步履维艰,但旅游业复苏向上的进程不会停止。未来需要政府、市场、行业等各方多管齐下,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全面振兴。”
“这次疫情,终不过是历史上的一朵浪花,挡不住中国文旅行业蓬勃发展的滚滚浪潮。”《经济日报》援引吴国平的发言,“旅游行业的困难是暂时的,我们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引发了广泛共鸣。
1月2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创新提升国内旅游,在国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提下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旅游、稳步发展出境旅游,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强国建设,努力实现旅游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以旅游枢纽城市、重点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地三个层级优化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布局。其中特别提到,集中打造南京等34座旅游枢纽城市,加快推进无锡等25座重点旅游城市建设;积极支持曲阜等19个特色旅游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