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万里行之结夏安居端午守护 ——深山师父和老人:你们送来了物资,带走了病痛与孤单 编辑:灵山慈善基金会/图文 点击:254 2024-06-17 13:32:19

翻看日历,又是结夏安居季了,今年,我们将根据不久前灵山万里行的走访调研为师父们筹备更实用、更有针对性的安居物资。同时,端午节也临近了,今年,我们仍会给无暇过节的师父们和孤寡老人采购素粽节日礼包,这份爱意满满的用心,只想让他们知道:在大山之外,我们的志工,以及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都在关心惦念着他们……立夏时节,万物繁茂,大地一片生机,但我们的心却仍停留在暮春时分,那山,那水,那老屋,以及老屋里的他们。如今,这一幕幕已随着返程的列车渐行渐远,但他们的笑容和眼泪,那些曾经的温暖,永远留在我们心间。

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温暖相遇——灵山万里行。我们从繁华的都市,跋涉千里,风尘仆仆而来,只为走进他们的世界,牵起他们的手,倾听岁月留下的欢乐与悲伤。回顾这段全程沉浸式的探访,他们眉间绽放的笑容,脸颊上滑落的感动泪花,对我们而言,胜过一切人间美好。我们有幸,在这清风细雨交织的暮春,温暖了很多老人的心。在清晨的窗外,群山苍翠,云雾缭绕,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丝丝凉意,仿佛温柔地拂过每一个早起者的心房。

1718601480857.png

大厅内,志愿者们早早地就准备好了热气腾腾的汤面和香喷喷的竹笋炒酸菜,一口下肚,温暖立刻侵袭全身。笑师兄和谢师兄带着满载物资的车陆续到达,穿着黄色志工服的大家跃跃欲试,准备开始今天的山区走访。五辆车沿着狭窄曲折的山路小心前行,转弯越多,道路越险峻。终于,当车行至一处平坦的草地时,谢师兄停下了车,这是我们今天要拜访的第一站。大家提着爱心物资,徒步走上了通往山腰的小路,拐过一个弯,便看到了老师父的房子。在绿色的雨棚下,一个穿着灰色短褂的老师父正在和一位女士交谈。看到志愿者们来了,老师父热情地站起身,迎接着大家的到来。

老师父今年已经88岁了,在这个地方已经居住了20多年。谢师兄告诉我们,今年正月份,山里突降大雪,老师父突然晕倒在家中,头部磕伤严重。老师父回忆道:“当时我什么都不知道,就突然摔倒了,醒来后,发现头上已经是一片鲜血……”当时身边没有人,老师父痛苦地自己爬了起来,联系了一位居士,可惜对方远在上海,来不及赶来。

听到这些,我们的心都揪了起来。老师父指着受伤的地方说:“你看,这里缝了十几针,下雨天一来,就特别疼!”中医师乔师兄立即上前为老师父查看,并给她敷上了药膏。他说,老师父的心脏有缺血的症状。一位前来探访的女士也说:“是的,老师父的心脏不太好。之前她就曾因心脏问题晕倒过,还摔伤了腰椎……这个年纪了,独自在这里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

老师父自嘲地说:“上次腰椎摔伤,骨头都凸出来了,唉,我这些(糗)事太多了……”回顾走访的那两日,我们的心时常被他们的举动温暖着。比如,那位60多岁的果师父,接到我们前来探访的消息后,担心我们迷路,于是早早骑着小电车,来到大路边迎接我们。他骑着电车在前面带路,驶过弯弯绕绕的狭窄小路,又穿过一片竹林,才抵达师父的住处。

果师父的方桌很快被我们带来的爱心物资堆满了,我们关切地问起师父的身体状况,果师父说,其他还好,就是手脚痒得钻心,恨不得用小刀刮一刮。同行的中医师粱师兄马上为师父查看,发现他手脚的皮肤已经被抓破了,粱师兄说,师父患的是顽固性湿疹,跟居住环境的潮湿有关。马上,同行的周师兄把自己随身携带的治疗湿疹的药膏送给了师父,梁师兄马上为师父涂抹。随后,仔细叮嘱师父涂药的时间和次数。看着我们带来那么多爱心物资,又为他现场义诊,果师父非常感动,转身回屋拿出一大包竹笋,坚持要送给我们。我们知道,这一定是老师父亲手采挖的,是他的珍藏。无论我们如何婉拒,果师父始终坚持让我们带走。第二天,我们意外地收到果师父发来的微信:昨天你们给我的药膏效果非常好,用后就不痒了,感谢你们千里迢迢为我送福音……

类似的反馈还有很多,比如这位女师父,我们看到她的第一眼,就发现了异常:20多度的气温,师父却还穿着棉袄棉裤。一细问才知道,原来师父患风湿性关节痛很多年了,时常痛得晚上难以入眠。两位中医志工立即为师父进行脉诊、舌诊,发现她多年山居生活导致身体累积了多种疾病,随即为她开了药方。师父感动地说:“真没想到,你们这么远赶过来,不仅给我送来这么多物资,还帮我解决了这么多的疾病,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看到师父们的反馈,我们心中充满了喜悦。这证明我们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出发前,我们的项目团队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根据一线志愿者提供的实际情况,咨询了专业中医,最终确定了一个包括祛湿保暖类护养品的大礼包。在“温暖三千”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我们见证了许多师父们,他们生病后很少去医治,忍耐和坚持是他们的日常。因此,我们渴望未来能够进行更多实地走访和调研,尽力帮助他们减轻病痛,减轻生活压力。

1718601508665.png

那一刻,我们突然意识到,作为公益人,我们传递的这份关爱与关注虽然有限,却能为孤独悲伤的老人带去一份希望,点亮一束光明。令我们难以忘怀的,还有那位88岁高龄的孤寡老人周奶奶。那天,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冒着淅淅沥沥的春雨,穿过一条狭窄而幽长的巷子,来到了周奶奶的老屋前。我们至今还记得,当看到老人蹒跚地走来时,忍不住赶紧上前搀扶她,当我们握起那双干枯柔弱的手,感到一阵冰凉。周奶奶说,不要紧,自己年轻时就得了风湿,落下了手脚冰凉、腿痛、背痛的老毛病。或许这座老屋许久没这般热闹了,周奶奶很愿意拉着我们说说话。我们看到里屋的桌子上摆放着3个相框,奶奶挨个介绍道:“这是我婆婆,这是我老头子,这是我。”其中一张照片是一位梳着大辫子的年轻女子,我们问奶奶:“这是您多少岁时的照片啊?”奶奶说:“那时我35岁。”我们赞叹道:“奶奶,您当年真是美如画啊!”

奶奶听了,开心地笑出了声。接着,她讲述道:“我婆婆当时已经93岁,而老头子67岁那年就离开了,瘫痪了三年,如今已过去22年。”原来,老伴离世后,周奶奶孤身一人生活了20多年。虽然村干部曾建议她去养老院,但她不愿意离开这个承载了一生记忆的老屋。然而,岁月无情,她又能独自守护多久呢?我们开始担忧她未来的生活。但奶奶却很满足,指着家具说:“多亏了共产党!这些桌椅、橱柜、冰箱,都是政府送的,还有拐杖,也是政府送的。感谢政府,感谢党!”我们注意到另一个角落,政府还为她安装了座便器和扶手。

这时,奶奶突然说:“我的拐杖呢?它在哪里?”我们四处寻找,最终,在床和桌子间的缝隙中找到了。奶奶高兴地拿着拐杖走了几步,一边说着“这个真好用!”我们发现,拐棍上还挂着吊牌呢!“我老了,记性不好了,牙也只剩两颗。”奶奶说着,扒开嘴唇给我们看。她干瘪的唇、布满皱纹的脸、稀疏的白发,以及摇摇欲坠的身影,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衰老之不易。

临别时,奶奶一再道谢:“谢谢你们,给我送来这么多好东西,愿你们长命百岁!感谢共产党!”外面的细雨仍在下着,奶奶颤巍巍地靠着拐杖,执意要送我们一段路,直到我们劝说无果。看着她蹒跚的身影,我们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我们深感荣幸,为周奶奶的晚年时光带来了温暖。在那一刻,我们由衷地希望,能为更多大山深处的孤寡、困境老人,带去爱意满满的慰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