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文旅行业热点观察: 18年演出,20亿营收 长恨歌是怎么做到的? 编辑:集团投资融资部 梅钊/文 点击:704 2023-11-17 13:33:36

18年演出,20亿营收

10月26日,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在临潼华清宫景区召开“2023华清旅游经营突破10亿元发布会”。截至10月26日,华清宫景区今年共接待游客620万人次,企业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47.43%。

熟悉陕西旅游的人都知道,华清宫景区能取得如此成就,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年9月22日,在苏州举办的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陕西华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王瑞哲透露,《长恨歌》每场接待观众3000人左右,“截至上周,《长恨歌》接待173万游客,营收达到4.3个亿,预计今年收入将破5个亿。”可资比较的是,今年1-9月,《印象·丽江》共演出569场,接待游客129万人次,实现营收1.2亿元。

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10月30日对外发布的公告显示,2023年《长恨歌》演出场次近800场,每日常态化演出3场,五一假期、暑期旺季以及国庆黄金周期间更是开启4场模式,创下演出十八年以来最高的好成绩。

10月26日举办的发布会透露,该舞剧《长恨歌》自2006年公演以来,已演出近5000场,累计实现收入20亿元。

在中国旅游演艺市场80%项目处于亏损的背景下,《长恨歌》的成就殊为不易。

应运而生

《长恨歌》的诞生既是时代的产物,也与一个人的努力关系紧密。

上世纪末,旅游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旅游市场迎来了一轮白热化的竞争。2003年国庆,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横空出世,为中国旅游演艺市场奠定一块坚实的里程碑。

而此时的华清宫,虽贵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却在西安众多旅游景区景点的竞争中遭遇发展瓶颈,游客急剧下降。“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我们产品只有两个:第一个是门票、第二个是洗澡票。周边旅游景点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王瑞哲在回忆当年的发展现状时十分感慨。

华清宫因温泉汤池“华清池”闻名于世,历代建都西安的帝王都钟情于此。华清池也因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而著称于世,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留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名句,更是世代流传、家喻户晓。

2006年,依托《长恨歌》而精心打造的舞剧《长恨歌》正式推出,将历史故事与实景演出相结合,重现1300多年前华清宫里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成为华清宫景区转型发展的破冰之作。

它的打造者张小可,上世纪70年代末,从外语学校毕业的张小可成为了西安第一批英语导游,一干就是六年。

陕西旅游界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听起来气象万千,看上去黄土一片,很多东西必须通过导游的讲解才能让游客知道,他站的那一片土地下面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精彩的故事。

但现实却让这个老导游产生了“不满”。“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生动地再现了我们当时白天所看的旅游景点的单调。我们说博物馆、说寺庙、说历史文化遗迹,只要有个房子,老外都说是庙。晚上呢,就是没有,夜间文化生活极度匮乏。”2009年4月,在央视财富故事会节目中,张小可回忆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些更多的,他们能够满足的、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理解的,又能够宣传我们自己历史文化的东西。”“至少弥补一个问题,白天他看那些死的东西,晚上把那些死的东西活化了,让他们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再接受一次,我们不敢说洗礼,再接受一次欣赏,让他加深对我们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理解。”

曾成功策划组织了柯受良飞跃黄河特大型活动、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仿唐乐舞殿堂——唐乐宫的张小可,开始盯上了华清池,“为什么我们不能借助在这里发生的真历史,打造一出舞台剧,让华清池活起来?”

常演常新

10月30日,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官方公告称:31日,经典版《长恨歌》2023年演出将正式收官。11月1日起,运营方将对舞美特效、演出设备、多媒体效果、服装道具等进行升级。一个月后的12月1日,冰火《长恨歌》将踏雪归来。

接续归来的冰火《长恨歌》,是在经典版的基础上增加了雪景、冰效、火把、火海等冰火元素,营造出了霜雪铺陈、寒冰倒挂的景象。也是《长恨歌》常演常新的最新例证,2021年12月3日一经推出,就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也因此开创了北方实景演艺的全新体验。“今年春节假期,冰火《长恨歌》接待量再创新高,首次于冬季开启每日三场模式。上座率再创新高,超过了2019年暑期旺季。”

此前的《长恨歌》,3月至10月的常态化演出之外,会每年投入1000万元,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市场反馈,在停演期间对演出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以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观众不断提升的口味和观览需求。

张小可曾透露,《长恨歌》刚推出的时候,并没能成功打开市场:“开始公演的时候,我们前几个月基本上50%以上的票在送,人家还挑剔,那么远我怎么来呀,能不能提供车,提很多,好像我去看是给你面子。”

张小可介绍说,调研下来发现,由于导演组过于追求声光电的视听效果,舞蹈编排过于强调艺术性,导致一般的观众根本理解不了。思前想后,张小可决定把这版《长恨歌》推倒重来,重新组建创作班底,编故事、改音乐,“一切听市场的”。

重新编排的《长恨歌》即将正式公演前发生一件小事,再次彰显出张小可的“客户思维”。原来,为了能让观众更好理解剧情,张小可决定在每一幕剧前适当加上几句解说词。但总导演却认为加了解说词会破坏音乐的整体节奏,会影响整个演出的气场。双方为此发生了争执。后来经过多次沟通,总导演最终做出了让步。“既然我们是一个大众文化,供普通的人群来欣赏,那么一定要男女老少雅俗共赏,都能做到这一点,人家明白了才会欣赏,然后我们艺术展示才有价值。”

张小可的努力没有白费,《长恨歌》被誉为“中国最美舞剧”、“来陕西游客必看的精品演出”,2016年以来连续八年入选“中国实景旅游演艺十强”、首批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等诸多头衔。

点开网络平台,满眼都是好评。

微博网友称:长恨歌斥资亿元,阵容强大,气势恢宏。它以骊山山体为背景,以华清池九龙湖做舞台,以亭、榭、廊、殿、垂柳、湖水为舞美元素,运用领先世界水平的高科技手段,营造了万星闪烁的梦幻天空,滚滚而下的森林雾瀑,熊熊燃烧的湖面火海以及三组约700平米的led软屏和近千平米全隐蔽式可升降水下舞台,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化、人间与仙界、传统与时尚有机交融,演绎了一篇神奇的历史乐章,成就了一个杰出的艺术典范。

同程网网友称:震撼!唯美!逼真!让全场观众忍不住集体“哇!!!”逼真到什么程度,一是演出本身就在骊山脚下,华清池畔,舞美融合实景演出,二是体验逼真,贵妃沐浴的时候观众都能闻到沐浴的香味,安史之乱能感受到战火的烤灼,最后贵妃香消玉殒,观众都能感觉有丝丝小雨飘过来。

今日头条网友赞道:长恨歌果然名不虚传,给我们一家人的西安之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从歌舞的编排到舞台效果都很完美,太赞了。

“斯山为大幕,斯水做舞台,斯地真历史,借我入戏来”,张小可的大胆创意和中外艺术家们的精心设计,让白居易的《长恨歌》及其描绘的千古传奇,得以在故事的发生地——华清宫绚丽呈现,不仅成就了“中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之作”,让古老的皇家园林焕发出无限生机,更开创了“旅游资源+文化创意+科技演绎”文旅演艺创制范本。

华清宫景区经营收入从2007年的1.04亿到2019年的7.6亿,再到如今突破10亿元,华清品牌价值持续壮大,形成了以“华清旅游”为母品牌,以华清宫、华清演艺、华清御汤、华清文创、华清管理为子品牌的“一母五子”品牌战略架构。

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车轩表示,目前公司像《长恨歌》这样的演艺产品共有19个,分布在不同的景区、商业综合体和主题公园内,如洛阳《大河荟》项目、贵阳长征文化科技展示馆项目等,在更大范围延伸了文旅产业链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