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禅者 编辑:集团综合办公室/文 点击:1875 2022-05-05 00:23:42

在世界三大宗教体系中,佛教最具神秘感,无论是雪域高原上磕长头的虔诚喇嘛,还是隐遁山林中孤灯苦影的释子,佛教僧侣似乎都是消极避世的。其实,这只是佛教的一肢半节,当我们换一个视角去看待佛教,他不仅与现实世界圆融无碍,甚至拥有一种诠释生命真谛的智慧。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佛教东渐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碰撞融合中,产生了一种思想,称之为“禅”,通过千百年的发展和嬗变,禅逐步渗透到了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方方面面。对于禅的理解,言人人殊,或曰修行,或曰冥想,或曰吟诗作画,或曰品茗论道,我认为禅是一种游离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是智慧的抉择,它以禅宗为基础,但不局限于禅宗,甚至不拘泥于佛教。

由于在灵山工作的机缘,有幸结实到一些禅师,他们深化了我对禅的理解。其中,上法下映长老和正平法师对我启迪最大。上法下映长老是原北京房山寺方丈,守护房山石经四十年,毕生从事梵文的研究、整理、翻译和弘扬工作,是世界上公认的梵文专家学者。95岁高龄的上法下映长老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近年来一直居住在祥符禅寺上客堂,他深居简出,不是在寮房做学问,就是去图书馆查资料。初次拜访长老时,他正在电脑前研究梵文,桌上堆满了梵文书籍,长老用带着浓厚泰州口音的普通话向我们讲述着国宝房山石经的故事,就如同描述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充满深情;聊到梵文时,长老更是十分欣喜地向我们介绍着梵文的发音和语法,一同拜访的朋友从事自媒体行业,当他们提出要帮长老做宣传时,他微笑着谢绝了,并说道:“我没有什么好宣传的,你们可以多宣传梵文,多弘扬文化。”那一刻,面前的这位老者为我们构建出了一套超越世俗的价值体系,云心月性、淡泊明志,这是大禅者的境界,吾辈高山仰止。

与正平法师平日里交往甚密,他醉心书画,是当代禅画宗师,南京狮子岭兜率寺已故住持圆霖老和尚的弟子,他的书画继承了圆老的衣钵,不追求技法的高深,也不束缚于造型的精准,完全是自我心性的表达。正平法师的画室开窗见佛,每天写字作画似乎都在与大佛沟通,信手几笔的兰花优雅空灵,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书画之余,正平法师最爱烹茶品茗,茶禅一味,他通过茶来滋养清修,他不追求茶器的精美和茶叶的名贵,茶的质朴,与他矜守简德的生活习惯相通达,茶的清香,可以提神醒脑,驱赶疲劳,帮助他领悟佛性。

淡欲粗茶素味甘,红尘深处炼心丹,法映长老用毕生心血传续文化火种,是禅者的大愿;正平法师以书画品茗作为修行方式,乃禅之包容。佛教认为修行的方法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之分,禅既能入世又能出世,慧海无界,慈悲无量,般若是禅,禅以精湛圆妙的体系为汉传佛教提供了牢不可破的大乘佛教理论基础和哲学论证,同时,禅更是以无我的境界,为众生求福祉,将一切成果回向众生,正是因为禅,汉传佛教艰深晦涩的教理教义才能在尘世间开花结果,僧众的修行才变得更有普世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